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!手机版

您的位置 : 梦远书城 > 宫斗宅斗 > [初唐]平阳公主掀桌实录 > 第4章 滚滚车轮

第4章 滚滚车轮

虎牢一行后不久,窦夫人就带着子女们回了长安,如此倏忽数月,过了年关,李渊在郑州刺史位置上的三年任期已满,朝廷派发的新调令终于发下来了。

这期间,两世的记忆在李若竹脑海里不断更生,溶进骨血,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灵魂。

如今,她常常对自己的身份产生恍惚。

有时,她觉得自己如坠梦中,哪日一觉醒来,还会做回那个十八岁的历史系大一新生李若竹。

有时,她又觉得好像现代社会的那些年才是大梦一场,她本来就是唐国公府的三娘子李良玉,这一点从不曾改变。

无论如何,她已经逐渐习惯了在这个时代的生活,并且认清了一件事:往后余生,她都要以李良玉的身份活下去了。

既然如此,她决心要做一个打破历史的李良玉,至少,也要让千年后的人,依旧记得这个名字。

然而,在轰轰烈烈地闯出一番事业之前,她这个过完新年也才十二岁的少年人,只能先将注意力集中在唐国公府里那些琐碎无常的小事上。

“阿娘,您今日为何愁眉不展?”

书房里,李良玉一边为母亲窦姮研墨,一边担忧地问道。

自从回到长安,她几乎日日都伴在母亲身边,一边监督她的身体,一边想方设法地逗她开心。

前世,母亲生完四郎元吉后身子就一直不算太好。几年后,家中祖母抱恙,因其素来性情严苛,各房妯娌都推辞不来照料,母亲身为大房正妻,只能一力包揽,期间衣不解带,动辄月余,搏了个好名声的同时,也累垮了自己的身子。

至大业九年,杨广东征高丽,指派父亲李渊征收粮草,母亲同行协助,一路殚精竭虑,最终积劳成疾,病逝于途中。

重活一世,她首先想要改变的,就是母亲的未来。

只是今日,母亲不知为何,眉间总萦绕着淡淡的愁绪,连字接连都写废了好几张。

就见窦姮停了笔,叹道:“玉儿,今日收到你父亲的书信,他的调令下来了,是平迁,转调岚州刺史,不日上任。”

言语间尽是失落的意味。

李良玉明白她的心情。

一来,父亲李渊自入仕以来,除早年做过一阵宫中禁卫外,往后便一直辗转各地任职,一家人聚少离多,难得团圆,因此,母亲一直以来都盼望着父亲能够早日升调回京,多些时间留在家中。

二来,父亲如今已年过四十,朝中不少与他同等出身之人都已平步青云,唯独父亲在仕途上多有滞碍,兜兜转转还是个地方官,前途实在晦暗难明。

之前去探亲,母亲便是想帮他上下打点一番,尽量铺平道路,可惜她付出了这么多,还是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。

——郑州好歹还算是东都门户,战略要地,那岚州却远在山西,濒临边境,莫说升迁了,根本是远调。

虽然其中大约也存了李家是将门之后,适宜派去边关镇守的意思,但总体而言,算不得什么好差事。

对此,李良玉只能在心里默念,问题不大,李家的辉煌日子还在后头呢。

况且,父亲如今升不升迁,压根不是人力所能决定的。

除了皇帝杨广的个人好恶外,阻碍父亲仕途的最大原因,在于一则谶言,如今天下时有人传,未来李氏当为天子。

杨广不重用父亲,与忌惮这则谶言有很大的关系,但关于这事,父亲倒实在是有些无辜。

一方面,李氏将兴的谶言自魏晋以来就屡屡传出,其根源乃是道教教众相信太上老君降世后,会化名李弘,解救苍生。

另一方面,天下自汉末以来纷争不断,皇位被世家大族间抢来抢去,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景象屡见不鲜,如今,除了唐国公府外,还有好几支李氏血脉都在朝中颇有声望,民间由此传出下一任君王姓李的消息,倒也在情理之中。

事实证明,也确实说准了。

“阿娘,父亲回不了京城没关系啊,咱们陪他去岚州不就好了?”李良玉笑眯眯地劝慰道。

“你怎么猜中我的打算了?”听了她这话,窦姮一脸讶然,“我这回啊,确实 陪你父亲同去,只不过,还在考虑要不要带上你们。”

按现行律法,地方官员上任时是可以携带妻子和未满十五岁的孩子同往的,母亲早年也曾随父亲各地周转,只是近些年为了抚育幼子,选择留在家中。

如今,最小的元吉也已经四岁,到了开蒙的年纪,母亲便决定趁着这个契机,恢复这项传统。

李良玉自然记得她最后带上了自己,此时便顺水推舟地撒娇道:“我要去我要去!阿娘,我还没去过河东呢,听说那里山川秀丽,还有不少好吃的呢!”

“你啊你,就记着吃。”窦姮无奈笑道,“好好好,那就把你们都带上。”

她话锋一转,叹道:“只是这样一来,你大哥建成就得独自留在家中了。”

*

数日后的清晨,国公府门口车马齐备,李良玉起了个大早,准备与留守家中的亲属一一告别。

大哥李建成年方十八,身长玉立,气质高贵,此时正微低着头颅,耐心听母亲窦姮交待家中事宜。

见李良玉走来,他抬起手,宽厚而温热的手掌抚过她的头顶。

“玉儿,出门在外,要听阿耶阿娘的话,给几个弟弟做个表率,明白吗?”

李良玉点点头,笑道:“知道了,兄长在家也要注意身子,记得多来信,有什么事多和我们商量。”

李建成的眼神有些惊讶,上下打量她一番,道:“玉儿,你这几日还真是成熟了不少,让为兄都有些不习惯了。”

李良玉笑眯眯地望着他,没再说话。

记忆里,兄长比她大六岁,童年里,两人自始至终不像是一个世界的人。

她还是个黄口小儿时,兄长已是翩翩而立的少年人,她与二郎一起漫山遍野地撒欢时,兄长更喜欢把自己关在房内,一遍遍读他的圣贤书。

大约出于这层缘故,她与兄长在前世称不上亲近,彼此间总有些疏离,以至于后来二郎光辉日盛,两人陷入夺嫡之争时,她虽然明面上没表露出什么,但整个长安城都知道,平阳公主是秦王的人。

可归根结底,她心里清楚,兄长其实并没有做错什么。

如果没有二郎,以兄长的能力与个性,或许也能做个合格的守成之主。

但换句话来说,如果没有二郎,或许也就没有大唐了。

所以,历史没有如果,玄武门的那一夜,似乎是注定要发生的。

前世她死在政变之前,未曾亲身经历,但自从重生以来,每一次看到兄长,她就忍不住想到最后的结局,忍不住在心底暗自唏嘘。

帝王之家,或许注定如此吧。

李良玉心中正感慨万千,手突然被人从旁牵住,一扭头,原来是四妹李婉儿。

这趟出远门,母亲只带了自己的亲生儿女,其他几房姬妾及子嗣都不同去,家中六个庶出姊妹里,四妹素来与她最为交好,此刻自然也最依依不舍。

四妹是早产儿,身子弱,前些日子刚大病一场,眼下形销骨立地站在那里,手中绞着一方帕子,泪眼汪汪地瞅着她。

“婉儿,你病体未愈,怎么还跑出来吹风呢?”李良玉皱了眉头,扶着她走了几步,避开门前刮穿堂风的地界。

就见李婉儿泪眼朦胧道:“阿姊,我是想着,我这病拖了这么久,也不知何时才能转好了。万一你走后,我实在是好不了了,那么今日,或许就是你我今生最后一次相见,所以……”

说着突然举起帕子捂着嘴猛咳起来。

李良玉忙抚背帮她顺气,待她好转,便顺势将她搂进怀中,宽慰道:“你千万不要这么想,我们婉儿一定会长命百岁的。等阿姊从岚州回来了,一定给你带很多好吃的好玩的,你要等我,知道吗?”

婉儿的母亲只是一个出身寒微的侍妾,生她时便难产去了,李良玉见她孤零零一个,从小就对她多有照拂,两人因此结下深厚情谊。

前世,她去往岚州前,确实很担忧婉儿的身体,三天两头便写信回来询问情况,不过如今,她倒是不担心了。

史书中,婉儿后来被封为高密公主,一直活到二郎的儿子登基,实在是比她有福气多了。

可见,人与人的命数,往往还真不是表面上展现的那么简单。

告别众人后,李良玉一行终于登上启程的马车,这一趟,她们要先前往东都洛阳与父亲汇合,再一同北上岚州。

对于马车,李良玉是很熟悉的,她幼时常随着父母各地辗转,后来又总跟着母亲去探望父亲,天南地北,总在路上。

那些年里,马蹄声混着车轮滚滚,碾过春花夏草,秋泥冬雪,在她心头留下长长的辙印。

眼下,李良玉掀开帘子,让窗外的新鲜空气透进来,她将脑袋探出去,好奇地看着一路的景象。

年关刚过,万物尚未复苏,道路两边尽是枯枝寒树,透着肃穆萧瑟的味道,原始的山岭绵延四周,带着无尽的冬日气息,填满她的视野。

即使是这样的景色,她依旧很喜欢,从灌入车厢的阵阵冷风中,她仍然嗅到了自由的味道。

她是幸运的,李良玉在心里想。

比起常年闷在家中的四妹等人,她的童年,曾见识过这世上那么多名山大川,看过那么多不同的景象。

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她,未来又如何会甘心做一个平凡的深闺妇人呢?

她要追寻一个广阔的世界。

从此刻起,从未来的每一步起。

对了,窦夫人、高密公主还有之后会出场的绝大部分女角色的名字都是我取的,因为她们基本都没在史书中留下名字……

作者有话说

第4章 滚滚车轮

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

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,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。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,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。

推荐阅读

陨落的大师兄

贵妃娘娘千千岁

春盼莺来

春夜渡佛

逢春